钓鱼城,一座小小山寨何以抵御元军36载?钓鱼城,有美丽的传说,但更是传奇,可谓“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钓鱼城,地处南宋合州(今重庆合川)钓鱼山,山虽不高,但由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环绕。内城筑于钓鱼山上,外城依悬崖峭壁之势而建,据险峻山势结寨,堡垒星罗棋布,山城防御功能完备。关键是,钓鱼城由忠义英雄据守,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钓鱼城“上帝折鞭”处的美名。
遥想当年,就在钓鱼城下,元军强攻百余日无果,其先锋汪德臣却被飞石击杀。《合州志》记载,此后不久,御驾亲征的大汗蒙哥也负伤殒命在钓鱼城下。一代骄子,伤逝钓鱼城。蒙哥发遗誓:“若克此城,当尽屠之!”
钓鱼城有座忠义祠,祠内不仅供奉着建城者和历任守城主将,还供奉着开城降敌的守城主将王立,世人颇以为怪。王立于1275年奉命守城,1276年南宋朝廷投降。1279年重庆和合州城破,知府张珏被俘自杀。是时,钓鱼城已沦为孤城,消息中断,孤军坚守。又连遭大旱,钓鱼城内粮草匮乏。据元史载,十万军民不得不“易子相食”。1279年初,王立以“不杀一人”为条件率众投降。
倘若王立选择“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城十万之众必惨遭屠杀;倘若投降保全军民,自己一生抗击外族入侵的英名必灰飞烟灭,留骂名千古。玉碎?瓦全?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生命至上,以民为本,岂失忠义?国破君何在?忠义向苍生。更何况,最终王立还是因“反元复宋”而死,忠义可鉴。
窃以为,钓鱼城原主将余玠和王坚,抗击胡虏屡立奇功,却被奸佞陷害致死,他们没有弃南宋而投元,是为忠义;张珏在南宋朝廷灭亡三年后,重庆城破仍坚持巷战,被俘后自杀,是为忠义;钓鱼城投降后,30余将士自刎以殉节,亦是为忠义。而王立为保全生命而投降,毁弃名垂千古,赢得十万性命,何尝不是忠义?恰如五代时学者陈希夷说:“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谁言王立若秦桧?试问滔滔三江水,答曰:“善恶之别!”
这正是:吊古凭今钓鱼城,恍听故垒奋戈声。滚木雷石纷纷下,卫国护民真英雄。胡虏南侵嗜屠戮,军民十万守孤城。庙堂倾颓忠难尽,自背污名挽众生。
钓鱼城,忠义城,英气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