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讽刺与幽默 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剧本新闻”失实,当休矣!

文/赵志疆 《 讽刺与幽默 》( 2023年05月12日   第 01 版)

  “演员”请从这里消失
  图/冯德光

  “三次创业失败,明天去注销公司,几百万元打了水漂”“突遇家庭变故,自己又患上了癌症,现在负债累累”“儿子牺牲6年后,婆婆送儿媳出嫁”……这些内容相似、人设雷同的短视频,你有没有觉得很眼熟?此类视频通常以“突逢变故,陷入低谷,重新奋斗”为主线展开,从而获得巨大的流量关注,其中一些则将流量变现,通过打赏、带货、卖课等方式,达到敛财的目的。

  各类视频平台上,这种内容随处可见。大多数观众很容易被主人公的遭遇打动,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视频其实都源于程式化的剧本。这些剧本往往编造极具冲击力的事件,曲折离奇的经历,附带几句真假难辨的所谓“采访”,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了“新闻”。

  随着短视频技术的兴起,信息发布越来越简单迅捷,也越来越真伪难辨,而“剧本新闻”类的短视频就是混淆视听、浑水摸鱼的“集大成者”。很多时候,网友热血沸腾,以为在维护公平正义,岂知自己只是别有用心者渴求的“流量韭菜”。这种视频不仅骗取了公众的感情,还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严重的是伤害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公信力,破坏公序良俗。

  面对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提高甄别能力与防范意识,是网民的必修课。在点赞转发的那一刻,要想一想这是不是假新闻?然而,要识别“剧本新闻”短视频的真真假假,不能仅靠网友擦亮眼睛。流量为王的“算法”时代,“算计”为何频频得逞?短视频平台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和创作者?这不仅是所有短视频平台必须面对的拷问,也是整个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回应短视频内容导向治理问题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牛一兵指出,此次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清理通过伪造场景、编撰细节、虚构经历等手法摆拍制作的导向不良、误导公众的短视频。

  互联网业已进入质量为王的竞争阶段,任何哗众取宠收割流量的做法,都是对包括网络平台在内各方利益最直接的伤害。在“监管平台”的基础上强化“平台监管”,扎紧外部监督与内部管理的篱笆,才能让这种欺骗大众的“剧本新闻”短视频无处容身,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