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讽刺与幽默 2023年04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网红打卡何必玩命

文/潘德东 《 讽刺与幽默 》( 2023年04月28日   第 01 版)

  热门“岗位”
  图/谭希光

  不知从何时起,“打卡”不再囿于职场,开始在百姓的休闲娱乐时段疯狂“加班”。许多人“不在打卡,就在打卡的路上”,乐此不疲地积攒“打卡照”,更有甚者不惜以命追求速度与激情。

  

  且看打卡的姿势:上海漕河泾地铁站口治安岗亭,虽然贴着“禁止攀爬”的标识,但两名女生还是爬了上去,只为和岗亭背后的绣球花合影留念,若是掉下来很可能伤己伤人。出于安全考虑,相关部门不得不痛下决心,拆除了这个有20年历史的老岗亭。

  

  再看打卡的胆量:河南安阳石板沟村悬崖上有一块网红“试胆石”,虽然石头已出现裂痕,但仍有不少游客前去打卡拍照,验证自己确实“吃了豹子胆”。流量滚滚而来,往往可以膨胀人胆,打卡“试胆石”的人络绎不绝。为消除安全隐患,当地不得不狠心砸了“试胆石”。

  

  近年来,网红打卡地旅游拍照事故频发,伤亡不断:广东梅州,一对男女在铁轨旁摆出各种pose(姿势),想抓拍“火车呼啸而过”“发梢飘起”的画面,结

  果被火车掀翻在地,双双受伤……类似的玩命拍照事件不胜枚举。

  

  打卡之路千万条,安全才是第一条。这种无视他人和自身生命安全,用网红打卡照“刷存在感”的行为,一旦遇险需要救援,就会动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因此,不论是“释放压力”,还是“追求另类”,不论是“单纯的跟风”,还是“为了出风头”,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做法都不可取。切记:生命只有一次,千万别把“网红”变成“血红”。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红不能“为所欲为”。针对那些任性的游客、疯狂的网红,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加快建立“黑名单”制度,建设全国联网、全国通用的公民个人信用体系,将不文明、不安全的旅游打卡拍照等行为纳入“黑名单”,与个人的经营、生产、贷款、按揭等捆绑在一起,真正形成“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限制”的制度合力。

  

  正是:拍照何必拿命拍,试胆何需拿命试?旅游贪恋“任我行”,空将性命付流量。前车之鉴,请君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