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学·经典

讽刺与幽默 2022年12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中轴线”的确立和延伸 (探秘中轴线之二)

文/海纳川 图/肖文津 《 讽刺与幽默 》( 2022年12月02日   第 13 版)

  北京的“中轴线”,不仅是北京城的灵魂和脊梁,而且是全世界距离最长、建筑最丰富的“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中间经过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天安门、故宫建筑群、景山、万宁桥等,串联几十座古建筑,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风景带、标志带、文化带和艺术带。

  北京的“中轴线”,也有一个由短到长的过程。元大都时,“中轴线”的长度是3.8公里。明永乐年间扩建北京城时,“中轴线”向南移了1公里,达到4.8公里。到了明嘉靖32年,又对北京城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建,“中轴线”再次向南移了3公里,达到7.8公里。

  历史上,曾有四个朝代在北京建都,最早的是金朝。1151年,金朝的海陵王即位后,决定将首都自上京迁往燕京。此后历经两年,在北京建起了一座新的都城,并于1153年4月21日,正式迁都燕京。只是金朝所建的燕京城,中心在今广安门附近,与我们现在讲的“中轴线”关系不大。

  1215年5月31日,蒙古军队攻陷燕京之后,城内宫殿多被拆毁或焚毁。到1267年6月,忽必烈决定在这里兴建元大都。到1285年,大都城的主要建筑都已建成,如大内宫殿、宫城城墙、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隆福宫)、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以及金水河、钟鼓楼等。而且这次兴建的北京城,已经有了明确的“中轴线”。

  1368年,朱元璋攻陷元大都,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并破坏了很多元大都的建筑。1398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他侄儿朱允炆的手里夺取了帝位。朱棣即位后,很快决定迁都北平,并把北平改称北京。从1406年开始,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延续15年之久,有上百万工匠、民夫和士兵,被征调投入到营建北京城的浩大工程中。

  明朝建的北京城,位置上有所南移,但依然保留了“中轴线”的设计和作用。明代北京城主要包括四重,从内到外分别是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后来的清代,又对北京城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但“中轴线”的布局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