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国学·经典

讽刺与幽默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兴寺的“功臣” ——石香薷

文\水静图\宋成勇 《 讽刺与幽默 》( 2020年12月25日   第 05 版)

  石香薷,多见于有清泉、避风向阳的石缝边。中国民间用全草入药,治中暑发热、感冒恶寒、胃痛呕吐,急性肠胃炎、痢疾、跌打瘀痛、下肢水肿、颜面浮肿、消化不良、皮肤湿疹瘙痒、多发性疖肿,此外亦为治毒蛇咬伤之药。

  

  从福建厦门岛上隔海南望,漳州龙海有一座被华人华侨视为“唐山”的南太武山。漳州南太武山与金门的北太武山、厦门的五老峰鼎足而立。千年古刹福兴寺就位于南太武山中,与驰名中外的南普陀寺隔着鹭江相对。

  

  早些年还未有现代导航技术,南太武山和山顶的普明延寿塔成为航海人眼中的“航标”和海外游子荣归故里、安抵“唐山”的方向标。据碑文记载,福兴寺始建于唐朝,重修于宋朝,早期叫达摩院。寺内至今保存完好的刻有“景定癸亥吴拾四娘捨立”的一口石臼(据说,此物是礼佛前净手用)上可知,福兴寺修建于南宋理宗四年,号称南太武佛祖庙。寺内供奉三宝佛,即如来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寺庙原有二殿,左右两厢。

  

  相传,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忽必烈大军攻下临安后,宰相陆秀夫背着年幼的末代皇帝赵昺,被元兵从泉州逼到厦门港,沧海茫茫间,蓦然而见南太武石塔,遂弃舟登陆,在山寺中避难。因途中中暑,随行侍从采集了南太武山的石香薷熬成汤药,赵昺服后暑疾消除,高兴之余赐封寺名“福兴寺”,以求风调雨顺,百姓福兴。从此,福兴寺声名大振,远近香客慕名而来,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