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8年04月06日 星期五

职业语言

齐世明 《 讽刺与幽默 》( 2018年04月06日   第 07 版)

  “二月二,龙抬头”。民谚照耀现时,“抬头”之先必理头,“理发去旧”“剃龙头”嘛,遂无论南北(北国甚之),大发廊小理发店均人满为患,人头攒动有木有?亦有。

  

  等候“等猴”,扯上闲篇就不“猴(急)”了。扯啥呢?倒是笔者“抛砖引玉”,先开第一“枪(腔)”——

  

  那一次,辽宁作家组团去锦州笔架山采风。一进接待办,胖主任笑模笑样地迎过来,道:省里领导,欢迎欢迎!你们来几桌?我们领队上前握住他的手,解释:我们是作家,可不是领导,这几桌……胖主任仍然笑哈哈:啊,就是多少位……

  

  餐厅准备午餐,胖主任与我们喝着茶聊天。写作者都好奇,笔者遂问起“几桌”的“典故”。他笑答:

  

  “入行久,成里手”,这行干长了,形成标准式接待,与婚礼有一拼,十人一桌。至于上边来人,大领导,那就单论了。接待接待,自有厚爱嘛。“几桌”,便成了职业语言。现在,中央颁布了“八项规定”,但这“职业语言”说惯了,也有“职业惯性”嘛……

  

  你这“职业语言”点了个好题儿!听听我这个,接话的是一女作家:那天,我去省医院做B超,去得稍早,朋友还做着准备工作呢。刚说两句话,门一下推开了,是一打扮光鲜的女孩,开口就道:你们几点钟接客?朋友脱口而道:8点。你先……话未说完,女孩走了,我俩却面面相觑,随即哈哈大笑,几点钟接客?这准是夜店小姐呀!到医院也没脱离她的职业语言。

  

  哈,从“来几桌”到“几点钟接客”,扯闲篇倒扯出了民声缕缕,世风阵阵!笔者心内窃喜,遂老编辑职业病式地总结道:细思想,这职业语言也分层次呢,粗粗可分三个层次,咱俩刚才讲的属于第二、第三层次。

  

  有意思,第一层次是啥呢?

  

  第一层次是高端层次了,有党委、政府,“职衔”有大款、大腕,还得涵盖高管、高级职称吧,像遇各种事项都“研究研究,统筹解决”,纪委来电:请你喝茶啦……我那个“来几桌”属第二层算机关层次吧。第三层次嘛,有

  点杂,三教九流,纯草根,普通百姓吧。

  

  嗯哪,你这个职业语言忒有说头了,他一定得是入行许久,又忠于职守。开腔的是“大城市”铁岭来的作家,你们听听我朋友这段,他是说评书的,虽非专业,只晚上到茶馆“扒活”,但挺钻研。这天,他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一进教室,老师迎上来,哦,欢迎!我是金莲……

  

  哦,是潘老师呀,你好!你为咱孩子费心了,谢谢潘老师……

  

  我是班主任金莲……

  

  知道,知道,哪天还要请潘老师呢……

  

  这位近日学说《水浒传》呢,一听金莲,就是潘金莲!

  

  自然是哄堂大笑。

  

  听听咱这个……接话的是从吉林调来的“老记(者)”,开腔就是浓重的苞米馇子味:刚到沈城,有朋友安排接风“一条龙”,这也是职业语言,待会儿再说。重点是下边。吃喝完事去KTV,来了俩美女,说是刚赶来的同事。坐我身边一位,挺能聊,我问:是同行啊?你哪个报社?

  

  她答:晚报(抱)。哪个晚报?

  

  “和男晚抱”(音)!

  

  河南晚报?省级,老大哥呀。

  

  不管老少,一样平等,欢迎来搞嘛!

  

  欢迎来稿(搞)!这记者与她(小姐?妓者?)的职业语言倒挺合呀,还真叫人浮想联翩呢……众皆笑得捧腹。

  

  笔者发问苞米馇子味“老记”:你刚才说的“一条龙”咋回事?

  

  “老记”先萌态十足地笑起来,道:甭管规模大小,咱们现在开新闻发布会不都自报“家门”,我是XX日报、XX网或客户端、XX融媒体记者么?这是跑新闻“一条龙”,到哪地方采访,甚至在市内采访还有晚上活动“一条龙”。怎么讲?那是先吃喝,后“嗨”唱,夜半歌声后再消夜,隔三差五再好好洗洗,搓搓,按按……

  

  笔者思忖: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卖啥的吆喝啥,吆喝久了还真是形成了“职业语言”。透过这“语言”,也可看出社风民意呢,而党风决定民风,民风衬映党风,唯愿那“来几桌”、“几点钟接客”直至接待“一条龙”这样的“职业语言”少些再少些。

职业语言
好官为什么会变坏
饮中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