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7年11月03日 星期五

市民下乡

不能只在诗意里停留

■文/赵威 《 讽刺与幽默 》( 2017年11月03日   第 01 版)

  采菊东篱下
  臧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千多年前,诗人孟浩然应老友相邀,来到田家体验,用诗家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惬意。无独有偶,西方浪漫诗人荷尔德林吟出“人,诗意地栖居”,后来经过海德格尔的阐发,成了乡村哲学的新境界。然而,曾几何时,我回到家乡那个偏僻的小村庄,倾颓的院落,了无生气,它们的荣耀已荡然无存——当年盖一栋那样的大瓦房,是要记入家族方志的,是村里的大事件。几千年农耕文明积累起来的自信,似乎崩塌。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几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在青山绿水中“诗意地栖居”不仅成为乡下人的生活现实,而且让城里人过上这种生活也成为可能。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那么,如何让城乡更好地互动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放宽思维,在实践中勇于创新,让“市民下乡”不只是停留在诗意里。

  今年,湖北武汉市对此做出了创举,出台了被称为“黄金20条”的政策,促进“市民下乡”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加快新农村建设。在摸底全市长期空闲农房约11.6万套后,武汉市出台《关于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措施(暂行)》,鼓励充分利用农村空闲农房,以租赁、合作方式创业创意、休闲养老养生,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其中包含20条具体支持政策。

  类似“市民下乡”的举措,不仅盘活了大量农村闲置住房,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促进了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让城市经济和文化反哺农村,撬动了“农村日益空心化、凋敝,大城市则人满为患、公共资源紧张”所附着的城乡二元体制。当然,市民下乡的田园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农村住房牵涉的宅基地问题,不能在集体外流转,市民在农村无法取得“恒产”,这就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讨论。

  

  鼓励市民下乡,是一种对城乡单向流动局面的扭转,也让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更加合理,少走弯路。当城市越来越拥挤,山清水秀的乡村就成了人们向往的去处,尤其是退休后,很多人更乐意过舒适的田园生活。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人口从城市重回乡村的情况。所以,盘活农村固定资产,让市民也可以回到青山绿水中,是建设美丽中国题中应有之义。

不能只在诗意里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