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7年04月14日 星期五

耳边“鞭声铮然”

●文/茅家梁 《 讽刺与幽默 》( 2017年04月14日   第 07 版)

  江西吉水县明代时出过一个著名的清官,叫邹元标。他刚直不阿的精神一直被口口相传,至今还有“割不尽的韭菜地,打不死的邹元标”这样的称颂,就连关于他的“神话”都充满了正能量。 

  清朝乐钧的《耳食录·卷三》里称:邹元标好几次参加科举考试,“三至而三不得上”。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高人指点:“你穿的靴子是皮的,神必恶之,为什么不换一换呢?”于是,邹元标“易布靴,乃登”。成功之后,他到庙里去,见神像旁边有面鼓,邹元标昂起头,理直气壮地责问:“我穿皮靴,你讨厌,然而你却为什么要亲近这皮做的鼓呢,难道还有什么说法吗?”话音未落,这鼓即从架上滚下,直至山脚。“闻者异之。后每岁供布鼓焉”。这里的“神”仿佛特别注意改正错误,立竿见影。 

  孟子讲,“说大人,而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不把高高在上的权威放在眼里,平等地和他们辩论。真正能做到的,屈指可数;而敢于跟“神”摆事实、讲道理的,更是寥寥。如果邹元标对生命的价值与自己的定力不能了然于胸,就不会去跟“神”论理了。心尖上不可磨灭的“守宫痣”,为他撑腰壮胆,他也确实不需要在服从和妥协中寻找安全感。 

  有意思的是,在“以理屈神”之后,邹元标倒没有一点点的成就感,而为官更加谨慎。因为“神使灵官随之三年,欲伺其短”,他的耳旁“每闻鞭声铮然”。有一次,经过一口新掘的井,而主人不在,邹元标“方渴,掬饮之。乃见水中有灵官鞭影,急取钱投于水,乃灭。遂不复见。” 

  “灵官”像乌眼鸡似地盯住他,巴不得“手执钢鞭将你打”,邹元标偏偏不给人家这个机会。为官者,时刻要有敬畏之心,耳边“鞭声铮然”,才能不敢闹一点点小小不然的“腐败”,哪怕喝老百姓的一口水,也得付钱。 

  光凭“敬畏之心”还远远不够,正“神”更须正己,如鲁迅所言,“自己便特地留几片铁甲在身上”,这给有的批评家提了个醒,一旦恰似乌鸦停在猪臀上,只激愤于别个的“黑”,而不低下脑袋瞧瞧自己,那是绝妙的讽刺,更将自取其辱。 

  作家龙应台在《大江大海》一书里对她的儿子说过,“因为你认真,所以我打算以认真来回复你”。如果邹元标不跟“神”认真地论理,大概就没有派“灵官”去监督的故事了。 

  “灵官”尽心尽责,促进像邹元标这样的清官努力进取。反之,那种为自己留好后路的、软不拉耷的监督,这般“他律”聊胜于无,却会让有些“邹元标”放松“自律”,不自觉地滑到“井”里去。这是非常凄怅的一幕。 

  得不到“灵官”如影随形的监督,显然不利于邹元标自身道德大幅度地提高、精细完善地发展。敢于自寻“麻烦”,甘于自寻无微不至的监督,有时亦并非坏事,起码是有自信的表现。尤其是对手中有些权力的管理者,近乎苛刻的反复挑剔和坚持不懈的监督,说到底,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能够有效地防止胡作非为,遏制腐败,把领导干部最优秀、最廉洁的一面“逼”将出来。

耳边“鞭声铮然”
惊喜(诗画众生)
世上多少“傻”孩子(新世说)
你还能怎样?(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