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春运如何不囧途

■文/齐世明 《 讽刺与幽默 》( 2017年01月06日   第 01 版)

  ■不堪重负
  图/侯晓强

  一年一度的春运到了2017“届”,由于鸡年春节于1月28日“唱响”,遂早早地冲出了起跑线。

  

  再密的皱纹也想念妈妈,再远的途程也要回家!——尽管连日横亘北部与中部的雾霾,让人“四大皆空”,但,春运这最显“中国特色”之“人类大规模迁徙”,仍以“坚定”地保持购票难度而占据百姓餐桌“第一话题”,乃至传媒的重要版面。

  

  岁尾年初万事扰,一说春运,笔者便油然想起徐铮们首部“囧片”之《人在囧途》,并会心一笑。当然,岁岁归家者笑不出来了。真正的囧途,恐怕更属于春运之“逆旅”,属于购票之“奇遇”。

  

  不可否认,为缓解春运压力,今年铁路部门不说如傅园慧奋战里约泳池一般使出了“洪荒之力”,也还可谓是“蛮拼”的:自动“刷脸”进站、网购时间提前到早6时、备受诟病的购买火车票验证码也减少近六成……一些新变化如骤降的飞雪,悄悄“淡化”了人们眼中不如意之“粗陋”。

  

  在这儿,“淡化”一词用得恺切。抢票难,仍是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春运诸项新变化刚一出现,就有不少人惊呼这是“史上最难抢票年”。面对这“最难”,铁路部门是什么“脸色”,又如何回应乌泱乌泱的旅客焦躁的目光?

  

  3.56亿人次,这个相当于德国总人口三倍多的数量,是2017年“春运”期间预计流量数。铁路部门这一“预计”,“巧妙”地彰显了旺盛的春运需求与运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也表达了希望公众给予充分理解的述求。

  

  其实,中国老百姓堪称世界上最良善之辈,多少不该理解的都理解了,遑论春运购票这“老大难”、“老病号”!

  悠悠万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笔者倒觉得,以铁路为首的运输部门,和芸芸旅客,都毋须“怨天尤人”,老祖宗已用“秘籍”开好“药方”: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从春运来说,哪些是不能改变的“硬盘”?哪些是可以一番番更新的“软件”?已建成“四纵四横”的高铁网,陡增路线和车次、票数,难;人口基数忒大,供不应求,难……那么,科学安排,统筹解决,服务方面漏怯之处还少么?回眸年年春运,购票之难不是藉“人忒多、众口难调”等等借口,而难至今朝甚而“见怪不怪”了么?再例举影片《人在囧途》,回家的路贯穿在从购票到进站、车上、出站的全过程,而正是在这由诸多环节构成的全过程中,服务的软件也构成了“五星”至“一星”乃至根本不入“星”的鲜明等级。人们坐飞机、乘高铁已成“家常事”,那机上与高铁的服务,实行同样安检标准的普通(数量居多)列车为何不能“达标”?这一问号更要指向春运期间加开的临时客车,因为“临时”,服务水平也要“临时”么?

  

  再说春运第一难:购票。

  

  抢票插件如风助火势,令抢票几近“烈焰熊熊”,也引发热议如“热汤沸沸”,那些不会使用抢票软件的人,特别是难以上网的广大农民工和中老年人,铁路部门如何更“人性化地服务”?

  

  再如,节前节后增开不少对列车(节前566对、节后698对),这些能不能做好几个预案,提前到农民工集中的工厂、工地预售?而整个春运车票售出几何,现余多少?哪些车次票宽松?这些本非商业机密的运营情况,能不能第一时间、无“死角”地向公众“透明”?

  

  还要说到已成顽疾的“猫鼠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票贩子(连带到号贩子、“黄牛”群……)在线上线下的倒票行为也在“升级”,这成了不少人回家的“拦路虎”。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是相关部门不够勤勉、认真,还是我们的“猫”们,吃肥了、养懒了?

  

  面对上述矛盾,应该减少“等靠要”。希望公众的心理预期与铁路部门的服务,不要存在巨大的落差,希望春运没有囧途!

春运如何不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