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6年03月18日 星期五

办好每一所学校才是根本

■文/洪巧俊 《 讽刺与幽默 》( 2016年03月18日   第 02 版)

  ■望房兴叹
  图/张书信

  房价高低取决于读书人数的多寡,你信吗?但为了孩子能读上好学校,不怕花钱买学区房,这个我绝对相信。日前报道的北京惊现46万多一平米学区房,11.4平米,530万元,就足可说明。这所闻名的北京实验二小,位于西城区的“腹地”,网友却是如此评价的:“上了北京实验二小就相当于上北京四中,上了北京四中就相当于上清华北大,过几年再把房子转手卖出去,这钱花的值得。”这段话可能反映了当下买高价学区房的大部分人的心态。 

  其实在我看来,天价房自然有其背后的逻辑,花530万元买学区房或许就能和类似于刘源将军这样的同学一起读书。再说,中国是人情社会,讲究人脉,既然这样的学校上清华北大的多,显然在自己的同学中未来精英就很多,这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人脉与财富。在这块土地上因同学“拉一把”成富豪,当大官的事例可谓比比皆是。问题是有多少人可以拿出这530万元钱来买这学区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们,有多少只能望着这天价学区房兴叹?530万元,这是农民多少年的人均纯收入?报道说2015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也就是说这11.4平米是农民530年的纯收入。当今现实是农民子弟读全国重点大学的越来越少,资料显示,农民子弟在清华北大读书的只占两成。读书考大学至今还是农民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在乡村常常听到农民兄弟说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大学,但现在如果在乡村学校读,不要说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就是上一般的本科大学也难,因为乡村与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差距已越来越大,可以说优秀教师大都进城了。于是不少农民为了孩子能改变命运,不得不进城买房或租房,让孩子能在城里读小学和初中。这也是城市吸引农民买房的重要之因。 

  针对择校热,很多专家提了不少建议,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通知,明确提出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推行“多校划片”。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家长“择校”看中的是优质教育资源,这包括教师的水平和学校的校风。家长“择校”看中的是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对的,问题是“多校划片”能不能改变择校热?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来说,能让家长不惜巨款买学区房,让孩子来这里读书,显然是这所学校其优质教育资源也是一流的。北京实验二小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文化积淀深厚,不是划片就能改变的,师资可以交流与分配,但历史的沉淀与长期建设的硬件设施,在一段时间却是难以改变的。再比如一个县就那么一二所好小学,全县最好的小学老师大都聚集在这里,长期性的硬件建设,早已使这些学校成了当地最好的学校。师资可以交流分配到其他学校,但硬件建设大都无法变动,比如建好的足球场、游泳池等能“划片”吗?所以说,“多校划片”要改变当前的择校热还是比较难。我工作的地方,以前择校很热,老百姓意见大,有权有钱有关系的就可读名校,但自从实行摇号后,有权有钱有关系都没用,全凭运气去摇号,大家认为这才是最公平的。 

  要真正做到均衡教育,摇号虽然体现了公平,但却没有体现出均衡教育,因为没摇上的还是不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到同等的教育,就必须想方设法去办好每一所学校,这虽然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但却是政府最该做的一件大事,因为这涉及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国家未来的强盛。

画说两会
范爷的国际范儿
富敌九县
办好每一所学校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