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6年01月22日 星期五

再忆詹同老师

邹勤 《 讽刺与幽默 》( 2016年01月22日   第 06 版)

  由于有了詹老师的提携,我在专业和副业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5岁那年我得到了独立执导美术片的机会。那时詹老师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不经常到厂里来上班。但他对我的事情依然很关心,经常会主动让他的夫人带信给我,信里是他对拍摄时可能会遇到的技术问题的应对方法,这对第一次做导演的我来说无疑是最及时的帮助。偶尔詹老师来厂里时都会亲自跑到摄影棚里,在摄影机边上给我作一些具体的指导。所以,当我的影片在第二届国际动画电影节上因构思巧妙、风格独特而获得导演处女作奖后,我内心真实的感想是:我其实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会这么轻易地收获了成功。 

  詹老师的儿童画别有韵味,不论是人物抑或动物,线条飘逸、色彩泼辣、造型夸张、动态奔放,带着很强的“拙味”。这与詹老师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和研究有关,在詹老师的书房兼起居室里,摆满了蓝印花布和各种无锡大阿福等民间玩偶,他把民间艺术的概括性符号有机地融合进他的绘画里,形成了明显的“詹氏风格”;詹老师的讽刺漫画更有深度,这与詹老师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及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无关系,他是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文艺支社主委、上海市政协常委。在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更多时候是用漫画的方式对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加以辛辣的调侃,往往触及时弊、发人深省。当时他在文汇报和漫画世界发表的《摆平》、《阿Q新传》等作品今天看来也堪称讽刺漫画的经典。 

  看詹老师画画是一种享受,他作画很少起稿,往往是开笔就画,一气呵成。詹老师是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的,是画开国大典的董希文教授的学生。但后期他把西画的素描关系运用到水墨画里,用毛笔线条的粗细变化简约而洒脱表现素描关系,也很别致传神。观詹老师的绘画风格从前期的写实到后期的写意,从早期的严谨到晚期变形,看得出他在不断地求变、求新,这就是“艺无止境”的体现吧。患病期间的詹老师会经常把一些热衷于漫画创作的年轻人邀请到他家里,让我们互相结识,成为画友。他会把自己水墨漫画的原作拿出来供我们借鉴,对我们的创作提出中肯的建议。他很热情,也很真心,话也变得多了。我感觉他似乎很急切地希望把自己全部的经验教训告诉年轻人,指点我们怎样才能在创作中少走弯路。 

  詹老师离我们去了,走得太急,走得太早。1995年的10月他去往天国,逝世那年才63岁,应该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很多的计划没完成。这是所谓的“天妒英才”吧。詹老师生前曾经把他创作的一个剧本《桃园三结义》拿给我说:这个题材很有趣,我没有精力自己导演了,希望你能把它拍成美术片。我可以给你当美术设计,帮你写片头。我想当时他说这话的时候心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只可惜我也一直无缘实现他的愿望。 

  现今的社会有点浮躁,如今的我有点慵懒,但每次因什么由头想起詹老师时,还会生出一些社会责任和创作激情,这是当年受老师的熏陶使然吧。希望自己还能沿着他指引的艺术之路继续走下去,也相信詹老师在天堂里依然会用他的微笑和善良目光为我们这些后生引路。

“大跃进”时期的“报导漫画”
再忆詹同老师
《讲述》栏目长期征稿启事
笔尖刷却世间尘,能使江山面目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