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5年05月22日 星期五

“人肉搜索”应该有度

文/茅家梁 《 讽刺与幽默 》( 2015年05月22日   第 02 版)

  ■如此“揭发”
  图/勾建山

  最近发生几起热点事件的爆料、高潮都离不开“人肉搜索”的推波助澜——令事情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当初的预想。因为“人肉搜索”,一些事情也因为“人肉搜索”陡然变得复杂、荒诞起来了。 

  这“人肉搜索”确实厉害,能弄得舆论随其掌控的“风向”乱转,能搅得舆论似越发稀薄的玉米粥,“箸插不稳南北倒,匙舀直往两边流”。程序正义、隐私权统统在“网络斗士”的信口开河中,被撂到爪哇国里去了,不少“正义”的腔调,一见有“创举”,便像爬山虎那样缘壁而上,把真相这座墙掩盖得严严实实。 

  1993年的美国电影《费城》中有一句话:“不根据个体属性,而根据该个体所属的群体被赋予的刻板印象,先入为主的评判个体,就是歧视的本质。” 

  鲁迅先生说,“我们的乡下评定是非,常常这样,‘赵太爷说对的,还会错么?他田地就有二百亩!’”

  热衷于“人肉搜索”的人,犹如“铁牛”犁地,只顾了自己的痛快。有经验的老农还深知,犁地还讲究“保墒”,“保墒”是指保持土壤的一定水分,以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良好。“保墒”的主要方法是耙地、中耕或增加地面的覆盖物。“覆盖”二字,自然有其积极的意义。而有的人一“搜索”完,不问青红皂白,“透露”起来,恨不得把人家的祖宗十八代都从坟墓里拖出来去“鞭尸”。根本不去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和社会影响,因为他们是无影无形的一群人,可以面无羞涩而得意洋洋。

  “人肉搜索”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对于特定的事物会产生双方面的影响。在反腐败的斗争中,也曾经“搜索”出贪官巨蠹的蛛丝马迹,也立过奇功数件,就看“剑客”怎么把握了。用这柄“双刃剑”,既可以伤到人民的公敌,又可能会伤到自己或同胞,因此,挥舞斩劈之时,要集中精力,注意角度、适度、力度和准确度,认真把握好这几个重要的“度”。要不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非常划不来了。没有原则的“任性”的“人肉搜索”对文明社会的损害一定令人痛心,我们已经看到它肆无忌惮的恶果了。

摊派的社会抚养费
社会信任裂痕
“无车可坐”
呼唤博物馆文明
证不在多,有料才行
“人肉搜索”应该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