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5年03月06日 星期五

“衙门综合征”(社会档案)

——现时社会病态档案之二

文/齐世明 《 讽刺与幽默 》( 2015年03月06日   第 07 版)

  文接上篇,笔者展开《“十大社会病态”病理报告》,正要瞧个仔细,猛听有人招呼,回头一看,是杂文家老刘。

  什么风把你吹这儿来了?

  单位头头不知患什么病,整些不着调的新举措,先把我给“措”病了……

  一涉“病”,笔者来了兴致,拉老刘走进旁边一茶座。一壶清茶热茶袅袅,老刘也拉开了话匣子……

  现而今这市委领导,不知咋想的,净把那“行政”出身,素常报纸都不想看的派来当报业集团头头。你为解决正局级“过渡”一下,咱无权过问,可是,你不能把机关的“老毛病”都带来呀!啥“老毛病”?领导感冒,群众吃药嘛!眼下,反腐败抓得很紧,领导反腐败,岂能让群众反福利?

  “领导反腐败,群众反福利”,有点意思,咋回事……

  这不,元旦连春节,俗称两大节嘛,可这总裁把该发的福利都给砍了,说是要与腐败宣战……这一下,连去年重阳节和这回春节前慰问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的东西,都“战”没了……

  话别老刘,笔者灵感火苗一闪,突现一个新词:机关的“老毛病”?正是新型“衙门症”!嗯,不确,“症”是指某种疾病的名称,“征”——“综合征”,指涉及到多方面或多种不同部位的疾病,嗯,应该称之“衙门综合征”。

  如果说,现时有“三大傻”:炒股票炒成股东,泡小姐泡成老公,炒楼花炒成房东;那么,事业单位有“三大悲”,就应该是:高校有行政级别,报刊社患“衙门综合症”,事业单位领导要当“父母官”。

  而后二者,又往往是“互相辉映”的。

  笔者就曾亲历两位“父母官”,前者是“不作为”,后者是“胡作为”。

  “不作为”是到了退休临界点,来文化事业单位这“清水衙门”,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用心亦天天舒心。

  官员绰号表达着官相,也塑造着官声。此“不”被封绰号“军棋司令”,因为,天天傍晚,“瞎主管乱干事”正忙着“事业”(事业单位嘛),“军棋司令”等着下班后“一条龙”的“会”呀“局”什么的,便与自己的贴身司机“大战”军棋……

  走了“不作为”,来了“胡作为”。此“胡”一直在人事部门,对外行领导内行,颇有心得:扬长避短嘛。听说前任“不作为”,他大发感慨,身为父母官,啥事必严格。怎么严格?不折不扣地按“(规)格”行事。封建社会都讲“格”,咱们更当一“格”不苟,一级级严丝合缝。“按格着装”,西装革履的他一到任先要求按“格”分餐。

  怎么分?可不是甩大盘改成自助,而是副总编以上局级领导进招待来宾的包房,与“广大”集团员工“上下有别”,分开就餐。

  紧接着,他发挥管人事的特长,烧第二把火:改人。人怎么“改”?他信奉一条,要稳坐江山,须把“前朝人”整个屁滚尿流,上任几天便下令一刀切,像武大郎开店——比他高的一概不用,49岁的“胡作为”要求比他年长一岁的处级干部一律下岗上研究室。可叹!50岁的县处级正当年富力强,却只能“廖落故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喝着茶水,天天“研究”“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扯闲篇)了……

  首战告捷,一心当“父母官”的“胡作为”,又照搬影视剧里“衙门”模式,在自己办公室门前特设“门卫”,由四个彪悍的“衙役”(保安)手持“杀威棒”(警棍)轮流值守。甭管你是送审文件还是急批事项,一律先电话秘书申报、排序,通过“师爷”(总裁办主任)审查,约定时间你得准时前来。到得总裁门前,还得先验明正身,再行通报,此“胡”沉吟着点点头,“师爷”说“准了”,保安再拉腔拉调地告诉你,进去吧,由“师爷”引路,面见总裁,尽管他与你也许共处一个楼层,也许刚刚同乘一部电梯上楼……

  呜呼!领导当“父母官”,你这(事业)单位能不患上“衙门综合征””?笔者正枉自叹息,猛听得茶座领班惊叫一声……

“低调得好”弦外有何高调?(他山之石)
自然语言(涂鸦说事)
愿者上钩
“衙门综合征”(社会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