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表示了解所选专业,67.0%的人并不了解。67.9%的人承认,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盲目的”。而在实际学习中,仅有16.0%的人觉得所学专业符合当初预期,56.2%的人觉得并不符合。71.2%的人表示,想要重新选择一次专业。上述的调查折射出了高考志愿与报考者之间的分裂,也表明了这两者之间存在的错位。其背后可以清晰地看到报考者填报志愿的“茫然”和教育机制对报考者梦想的戕杀。在题海战术围堵下,在分数是唯一标准的统领下,每个孩子天生的禀赋和爱好被抹杀了,直到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们心中早期的梦想也消失殆尽。没有兴趣作为出发点,只有现实利害关系作为衡量标准的高考志愿,难免会出现上述的悲剧结果。
改变这一悲剧的发生,教育的评价系统需重新审视和梳理,并加以改进。没有教育评价系统的更新,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这样的空话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或多或少是个悲剧。
教育主管部门是否有勇气和担当来面对未来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将如何营造好的教育氛围来呼应未来一代的成长?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一代的命运甚至是国家的发展。